FAST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认知
徐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(研究性学习)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表
课题名称 |
FAST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认知 |
||||
课 题 组 成 员 及 有 关 情 况 |
姓名 |
性别 |
班级 |
职务 |
学号 |
蔡欣君 |
女 |
高一(14)班 |
组长 |
1402 |
|
张兰琪 |
女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13 |
|
张永基 |
男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44 |
|
张浩然 |
男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43 |
|
刘子豪 |
男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28 |
|
刘思妍 |
女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10 |
|
祝可欣 |
女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16 |
|
李朋翼 |
女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07 |
|
蒋雨桐 |
女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06 |
|
侯备奥 |
男 |
高一(14)班 |
组员 |
1422 |
|
课 题 研 究 的 目 的 及 主 要 内 容 |
内容 1通过实验手册了解实验背景与实验目的。 2构思好实验步骤并准备好实验器材。 3按照步骤及分工进行实验,并记录数据。 4讨论分析实验结果,对误差进行再分析。 5得出实验结论。 目的:探索给予人莫大的勇气,为探索那浩渺的宇宙,中国创造了FAST,我们研究FAST,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,探寻科学的奥秘。我们共进行了三组实验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。 实验一:对比不同形状反射面聚焦光线的效果、探究射电望远镜旋转反射面的理想型态。 实验二:对比不同材料对无线电波的反射效果、探究射电望远镜旋转反射面的理想材质。 实验三:对比不同数量馈源塔移动馈源舱的难易程度,探究馈源支撑塔的最佳数量。
|
||||
研 究 假 设 |
一、球形反射面聚焦效果最好 二、金属材料是反射面的理想材质 三、六个馈源塔移动效率最高 |
||||
研 究 方 法 |
控制变量法,类比法 |
||||
研 究 步 骤 (各 阶 段 的 主 要 内 容 和 时 间 安 排) |
1、第一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射电望远镜旋转反射面的理想型态。用剪刀剪下模板上的一个抛物线轮廓,平面轮廓及球面轮廓,并在瓦楞板上描出轮廓各剪下两份相同形状的模板。用废料剪下三角形与矩形垫片,分隔上下抛物线纸板,在纸板上画出对称轴。在一块20*20CM的硬卡纸,用铝箔胶带贴满硬纸,胶带与纸板之间不能有气泡,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,最后将剪下的平面矩形、球面及抛物线轮廓分别垂直与纸板固定,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光线路径。 2、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射电望远镜旋转反射的面理想材质,我们借助螺丝刀去除遥控器上的金属天线,否则小车反应过于灵敏,难以测定不同材料阻隔小车对无线电波相应距离的差异。在地面上贴一根长约10CM的铝箔胶带作定位,将小车车尾定位胶带前,在胶带后垂直拉一条皮卷尺,零刻度与车尾对齐。分别用自封袋、橡胶、无纺布、铝箔、钢丝网包裹汽车遥控器,将遥控器对准小车按下前进按钮,由远及近逐渐缩短遥控器与小车的距离,在小车刚好启动时记录此时遥控器最前端到汽车尾部的距离,距离最近的反射效果即最好。 3、第三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馈源支撑塔的最佳数量,我们用六边形相框作为馈源舱,将周长2、3、4、5、6等分,并做好标记,拧上羊角钉。 在空地上将一点作为坐标原点,用两条长约1M的胶带在水平地面上粘贴互相垂直的十字,作出X、Y轴,Z轴垂直指向天,馈源舱初始位置于三维坐标原点。 用绳子分别穿过2、3、4、5、6等分的羊角钉,各位扮演馈源舱的同学拉住绳子,将绳子举于一个固定的高度H,调节绳子至指定的位置。. 测定绳子张力的大小,记录最大张力。 |
||||
成 果 形 式 |
绘制表格、文字分析、做出模型
|
||||
论 证 小 组 意 见 |
发现实验二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,通过查阅资料,了解了原因,最后达成一致。
论证人签名: 年 月 日 |
- 附件【FAST 模型.jpg】
- 附件【1蔡欣君-FAST.pptx】